(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预算计划已出,首次突破10万亿元的资金去向、以及多达1.4万亿元的未落实数最终在何时流向哪些省市、哪些领域引发关注。
总体来看,2022年获得转移支付较大额度的省份在今年的预算里被下调了相当大的份额,包括多年来一直实现财政净贡献的五省三市也被下调了一定份额。前者可被视为对几个转移支付接收大省寄予一定的期望或者压力,冀望其产业发展、财政收入有所起色,后者则给出了一个相对乐观的信号,期望财经净贡献的主力省市继续良好表现。
在2023年的预算计划里,上海、浙江、建设兵团和天津份额垫底,均不足千亿元,上海、浙江较之2022年是被下调了部分,天津却是实打实地上涨了部分金额。然而,即便获得上涨天津仍是近年来转移支付最低金额。
2022年乃至之前的转移支付金额仍是新一年预算的重要参照指标,虽然大幅度下调,但四川、河南、湖南三省位居今年的预算金额前三,湖北同样获得超过4000亿元的份额,上述四省虽都有省会城市或重点城市经济表现尚可,但也存有人口多、欠发达地区多且包袱较重、产业结构待调整等共性问题。另有10个省获得超过3000亿元的份额,9个省份获得超过2000亿元的份额,5个省份在1000亿元以上。
从2022年的转移支付执行金额和今年的转移支付预算来看,从上至下虽有意降低对转移支付的依存度,但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冲击、外贸行业的下滑、多个重要产业的起伏、地方产业优化调整的阵痛等因素,让地方经济面临较大压力,原本对转移支付依存度较低的经济大省也在驱除扑面而来的寒意,其作为转移支付贡献地的作用不得已被削弱了一些,而那些对转移支付依存度较高的省虽然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财政收入并未有立竿见影的增幅,仍需得到精准的支援。
多年来,转移支付金额的多少与流向何处一直是各界争议的话题,如何将其用在刀刃上,提高其使用效率是各方的共识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