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据媒体报道,55岁的外卖员王计兵,今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名为《赶时间的人》。最近他忙着出席各种活动,一些电视台也向他发出邀请录制节目。虽然这些社交活动影响了他送单,收入略有下降,但他不以为意,因为诗集的出版给他带来了另外的成就感。
王计兵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干过许多工作,但从没停止过写作,也没停止过对文学的追求。在送餐路上,他常常在烟盒、废报纸上写诗歌,表达对生活工作感悟。《赶时间的人》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3,很多网友都给出了高赞。但王计兵说:“我写诗不是为了名利,为了名利我也坚持不到今天。”在他看来,文学创作是他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谋生手段。
王计兵对爱好与工作的平衡,或许可以对当前抱着“孔乙己文学”的一些年轻人有所启示。
如今一些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用“孔乙己文学”映衬自己当下的处境——“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一些年轻人因坚守爱好而与多个就业岗位失之交臂,不少人把工作体面、有车有房的所谓“标配人生”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
当“悦己”成为年轻人认可的价值态度时,个人爱好成为“悦己”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不管怎么说,“悦己”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既需要自己的认可,同样也需要社会的认可。而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个人的爱好则必须扎根在现实工作中,从中寻找个人爱好的灵感,促进个人爱好的成长。这种爱好与工作的“跨界”组合,就像老字号与国潮的跨界联合一样,只要用心去做,往往会给人带来惊喜。
“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王计兵创作的这首《赶时间的人》,写的就是他兼职外卖骑手,奔波送餐的心情。没有外卖骑手的经历和感悟,是写不出这种诗的。
如果年轻人的爱好在短期内没有办法支持自己的生活,不妨暂时把它当作一个兴趣或者一个副业去做,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在稳定中追求“悦己”。就业选挣钱多还是听从自己的兴趣?不妨把爱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就业当作谋生手段。有了这样的平衡,才会少些焦虑、多些坦然;少些迷惘、多些清醒。
随着高校毕业季将至,中国稳就业接连出招,稳就业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调整,给了年轻人更多选择。年轻人要努力提高个人能力,先就业再乐业,在工作中找到“爱好”和“谋生”的平衡点。
(原题为《外卖大叔出诗集对年轻人有何启示》 作者 丁慎毅 来源 团结报)